《孩子的宇宙》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的书,也是了解孩子的有用的一本书,虽然它不足200页,能够游刃有余的读这本书的前期工作就是把世界童话故事,文学作品了解一下。不幸的是,我童年就没有读过几本童话书。想要做好儿童方面的咨询,看来还需要自己从儿童开始成长,一步一步的走。
由于本人就是心理咨询师,在临床上看多了各种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总是哭笑不得,疑惑不解。为什么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为什么给他吃最好的、喝最好的、穿最好的,他现在怎么还是出现这种问题呢?我想问的是,你给的就是他们需要的吗?孩子的宇宙你了解过吗?或者试图了解过吗?正如大人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一样,孩子对大人的宇宙也疑惑不解。本文摘取了一些经典语录分享一下。
1.所谓长大成人,也许就是将童年时所拥有的如此精彩的宇宙忘却的过程。事实上,在我们大人的内心,也各有一个宇宙。只不过大人的心灵往往会被眼前的现实所吸引,例如薪水有多少、怎样提升自己的地位等等,而忘却了自身内心的宇宙。甚至在发觉其存在时,感到出乎意料的恐怖和不安。
2.想要了解孩子的宇宙,就是去了解大人的宇宙。或者也可以说,作为变革者的孩子,就居住在大人内部。
3.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词。有时仔细一想,似乎也弄不清楚它究竟是指什么。“我就是我”,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也很难让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也反映了它的复杂。正如“父亲自我同一性”、“职业自我同一性”这些词所反映的那样,如果把自己存在的基础放在自己是父亲或是大学教授这一点上,那么,它不过是由自己与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例如孩子或学生等的关联产生的。这样一来,自己的自我同一性是由其他人支撑起来的,如果其他人不存在或不搭理自己,那么自己的自我同一性立即就会崩溃。
4.人是动物,但拥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知识。由于这种知识体系的积累,可以说人站在其他动物和自然之上,但也许站得太高,成为脱离大地的存在,就像是无根之草一样。
5.“养鸽子的孩子里没有一个像样儿的”,校长说的这句话,似乎有点儿太过极端了。。。。但哪怕是这样的理论,只要是从教育从业者等身份的人嘴里说出来的,马上就会通行无阻。这就是关于教育之于孩子的可怕之处。多数情况下,孩子处于无法抗辩的立场。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在关于孩子的事情上,不应该再轻易地下结论。
6.通往彼侧世界的“通道”的存在,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如前所述,此侧的日常世界是由彼侧世界所支撑的。但是现在,不仅是大人,就连孩子也很忙(或许应该说是在大人的安排下变忙),与彼侧世界的接触被切断了,因而产生了种种问题。 教育学家蜂屋庆认为,此侧世界是“技术性世界”,彼侧世界是“超越性世界”,并指出现代教育的盲点之一,就是热衷于传授并让孩子掌握技术,而忘却了超越性世界的存在。
7.老人与孩子有着不可思议的亲近性。孩子来自另一个世界,而老人马上就要去另一个世界了。两者都与另一个世界相近,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在青年和壮年忙着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时,老人和孩子被这种不可思议的亲近性连接在一起,互相庇护,彼此共鸣。当然,在一般意义上,老人与孩子正好相反,这也是事实。在相反的部分与共同的部分的相互作用下,老人与孩子之间就产生了有趣的交流。
8.其实孩子们出乎意料地生活在死亡的近旁,也会对死亡进行一些思考。而且,死亡是非同小可的事物,不是通过大人们的安排就可以让孩子避开的。
9.孩子会令人意想不到地对死亡进行思考。但是,孩子很少对大人说起这件事。也许是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就算说给大人听,大人也只会露出不愉快的表情,不会对他们说什么有意义的话。只有当大人拥有倾听的耳朵时,孩子们才会说出他们对于死亡的思考。有时,其中甚至隐藏着让大人都目瞪口呆的深刻智慧。
10.青春期是“蛹”的时期,在青春期即将到来的时候,作为毛虫,可以说已经迎来了晚年。所以,感到“身已老”也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实际上,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孩子,我们有时就会觉得,在“性”的冲动开始萌发,并在与之交战的过程中发生重大的变化之前,孩子已经达到了作为孩子的“完善”。
11.当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无论这种情绪是愤怒,是悲伤,还是爱情,都不应该过度介入或过分接近,应该在保持适当距离的地方陪伴着对方,这是最好的做法。等对方情绪平息下来,就可以自己作出种种判断了,咨询师也可以为其提供能够提供的帮助。
12.爱一个人是一件美好的事。爱会使人盲目,使人看不到自己和喜欢的人以外的一切。但是,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无论如何都需要关注自己和喜欢的人以外的东西,当发现这一点的时候,爱情的苦恼就产生了。只有通过这种苦恼,人才可以得到锻炼,才能成长。没有痛苦的爱,并没有多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