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心理咨询中,孩子的咨询比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相不理解,父母遇到孩子问题时的手足无措,甚至有些父母会说,当了这么多年的父母,突然不会当了。更甚者父母会说,当了那么多年的不合格父母,真是太对不起孩子了。现在来看看周国平老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一、父母怎样爱孩子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任何一个孩子都决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

    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包含了三个因素。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聪慧。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情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抽去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地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你家孩子是真的乖吗?)

    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长大后,把一份他的孩提时代的完整记录交到他的手上,他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

    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作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二、 孩子的天性

    人在孩提时期也许是笑得最频繁的,当然也是最灿烂的。孩子常常会无缘无故地笑,那是新生命蓬勃生长的音乐,是真正的天籁。

    然而,笑不是生物性本能,而是上帝赋予人的特殊能力,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在婴幼儿身上,有意识的笑是社会性交流的最早征兆,也是智力发育的伴生现象。

    笑需要鼓励,最重要的鼓励来自两个因素,一是爱和善意,二是有趣。

孩子对爱和善意有极为准确的直觉,决不会弄错,在爱和善待自己的人面前笑得最欢畅,在冷漠者面前则一定会冷淡和显得呆滞。

    但是,仅有爱还不够,还必须有趣。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观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几乎每个孩子都热衷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制造有趣,并报以欢笑,这是生长着的智力的嬉戏和狂欢。

    然而,人们往往严重低估孩子对于有趣的需要。比如说,有的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带,而保姆和老人带孩子往往趋于保守,但求平安无事,鲜能顾及有趣,给孩子心智发育造成的损失虽然看不见,其实难以估量。所以,依我之见,再忙的父母,也应该安排时间和孩子玩,而且不可敷衍,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肯这样做的父母,或者是自私的,或者自己就是无趣的,所以压根儿没想到孩子会有对于有趣的需要。


    三、幼儿和哲学

    有心的父母一定会注意到,儿童尤其幼儿特别爱提问,所提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大人回答不了的,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没有任何知识可以用作答案。这样的问题正是不折不扣的哲学问题。哲学开始于惊疑,孩子心智的发育进入旺盛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世界感到惊奇,对人生产生疑惑,发出哲学性质的追问。

    那么,当孩子表露了这种大人也不堪承受的生命忧惧,提出了这种大人也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我们怎么办?

    首先,要留心倾听,让孩子感到,我们对他的苦恼是了解和关切的。

    其次,要鼓励孩子,让他知道,他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能够想这样的问题证明他聪明。

    最后,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孩子进行讨论,不知为不知,切忌用一个平庸的答案来把问题取消。你不妨提一些可供他参考的观点,但一定不要作结论。


    四、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认为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不过,什么是好父母,人们的观念截然不同。我自认为是一个好父亲,理由仅仅在于,当女儿幼小时,我是她的一个好玩伴,随着她逐渐长大,我在争取成为她的一个好朋友。至于在我们之间,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还真分不清楚,我只能说,我从她那儿学到的,决不比她从我这儿学到的少。


    五、教育即生长

    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智力素质的一个检验。

    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力、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心灵素质的一个检验。

     我一向认为,在学生阶段,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是看是否拥有了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喜欢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这就是好的智力素质,这样的学生不管是否考进名校,将来都会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