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前几天被我的小来访者刺激了一下,我最近特别想看书,感觉自己缺乏太多。一个14岁的孩子,买书是以箱子为单位的,一般的书差不多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既不是神童,也不是有一目十行的特异功能,这完全是自己看的书多了练就的本领。据他说他从小就喜欢看书,之前看一本书可能花费几天的时间,看的多了,看的书所需要的时间也在逐渐的减少,现在他描述说,只要扫过去,差不多大体内容就知道了,而这完全归功于读书读的多。

    还有个想读书的原因是,我感觉现在输入与输出失衡了,也就是我感觉我肚子里的墨水没有了,我急需补充,至于需要什么墨水,我现在完全是凭兴趣,把以前想看却没有时间看的,还有特别喜欢的作者的文章我都翻出来了,打算最近看看。

    无意间翻看了韩寒的这本《我所理解的生活》这本书,很看就看完了。可能与韩寒同是80后,有种亲近感,被他的作品吸引。看完后,真的想了很多,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可能我墨水还没有及时的补充上),考虑再三,打算放弃之时,他文章中那句“等以后与其遗憾这事没干,那事没干,还不如自吹这是干成了,自嘲那事干砸了呢。”所以,我决定即使现在写不出有水平的文字来,仅仅表达了我此刻的真实想法,也比以后后悔没做的强。于是,我摘抄了一些文字,感觉是最走心的几段。这样,也以后我以后再回味。


1、没人能让所有人满意,所以让自己和你中意的人满意就可以了。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许就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纳和抛弃的过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独前行的旅途。KO不了你的,也许让你更OK;没让你倒下的,也许让你更强大。看了这句,我只想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须强求。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不过我们经常说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韩寒解释了为什么他要将此句尽人皆知的话改成了这个样子。因为命里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有诞生和死亡,而中间的都是你要强求的部分。缘分不是走在街上非要撞见,缘分就是睡前醒后彼此想念。我们有多少的事情,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成为了我们的借口,挡箭牌呢?因为这句话,我们放弃了喜欢的人,我们放弃了努力的目标。难道真的注定他们就不会存在我们的生命里吗?从今天开始,我要开始质疑这句话了。当然第一步就是,不要让它再成为我的口头禅了,我不去做某事的借口了。

3、很多性格是要两个人一起生活很久、经历很多事情才会慢慢显现的。谁都有看了预告片觉得不错,结果去电影院一看发现是部烂片的经历,或者你觉得这部电影不好看,但其他人觉得太好看、太适合他了。如果不合适,没感情,那就必然要分开。曾经怀疑过,为什么两个人刚开始相处很好,为什么后来联系就越来越少,难道是自己哪方面出了问题,很多次质疑过自己。今天看到韩寒的比喻,真的是太形象了。预告片很好,不代表电影就是经典,你觉得是烂片,但其他人觉得很好看,很适合他。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两个人不合适而已。

4、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厚的地方,它们各不相同,有些人厚的是手上的老茧,有些人厚的是背上的污垢,有些人厚的是脸上的老皮,我愿自己厚的是心脏的肌肉。打死也不能放弃,穷死也不能叹气,要让笑话你的人成为笑话。这句话我也希望自己厚的是心脏的肌肉,让我可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如果脸皮能够厚点也是可以的